4 ~: K; k J4 w3 ]( T9 E' t" p/ `
/ p$ O+ D* y5 l
9 p6 k$ {/ v* i“窗含西岭千秋雪”——成都自然博物馆最为重要的创作灵感取自川西山脉,设计团队以此勾勒出建筑的外形。远古时期的成都地区在板块运动下,岩石受到水平和垂直力的作用发生断裂与位移,由此形成了现在的山形地貌——建筑形态的体块组合便是受此启发。在某些区域,建筑仿若拔地而出,展露出内部的公共空间,同时维持其锚固于大地的坚实感。8 |0 z/ W. j5 V2 D* c0 L' \
, B: |' M' [' S; K. x
每个“山体”,或者说巨大的“石块”,被转化为了不同的展览空间,并通过充满阳光的公共空间加以区隔与串联。石材上形态各异、有机分布的穿孔,在白天能模拟出皑皑白雪覆盖山顶的景象,夜晚又会被LED从背后照亮,宛如璀璨繁星。+ R0 l& P- e( r) {
( v9 |$ t) A' t3 ]
& l; j4 q( i" Q, l0 m( S第二个重要灵感源自于川蜀地区建在悬崖边的木栈道,以延续“蜀道”的当地特色文脉。 在成都自然博物馆的设计中,蜀道通过恐龙盒子的形式呈现,以相似的方式悬挂于“石块”一侧,连接起建筑的二层和三层。“恐龙盒子”的设计营造出一种冒险感——倾斜、互动性的空间将展览串联起来。岩石形状之间的裂缝是通透的阳光空间,人们在这里可以思考、观察和互动。
8 w. u: M$ Q- e. N
; o' z, g4 y3 l
2 L; k: s8 U2 K6 y; @' n4 A
3 [2 w8 n/ q! u: }0 U# p: d! R
2 |' j' z- z0 E1 D+ d, S9 f u l; j1 C8 P
现有的东风渠位于场地东侧,设计以蜿蜒于景观之中的水道与散落布置的倒影池与其呼应,滨水步道和人行天桥穿行其中,相得益彰。植被形态、肌理与色彩彼此交织,打造出富有层次感的台阶式景观带,以图形化的方式致敬了成都古代梯田景观的几何形态。 设计团队通过种类丰富的植物类型和地貌营造出独特的体验——湿地公园、竹园、睡莲花园,以及季节性的植物园。
- O4 ^2 h4 L' `6 x+ d$ h# ^. r* n% |) N
3 M( M5 D8 S' |" w: \
% C% t! O% m1 I& H, J, {1 |
人们从街道上就可以望见建筑最北端体块上瀑布般的水帘,设计师充分考虑到了儿童戏水的互动需要。而建筑的形态也倒映在了北侧的浅水池中,微风吹来,极具动感和活力。
( K2 |3 R8 ^- q; K: b) S, E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 致敬了成都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现代化特质,将城市天际线成功转变为成都活力与创新精神的象征。通过对成都当地文化元素——"蜀山、蜀道、蜀水"的深入研究,项目成功地融合了成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城市底蕴。0 j. a9 V0 k/ g5 E9 v
% P# m3 P8 B6 }8 I( V8 r
2 `6 I4 c5 y M5 `& \8 m' k7 q5 q$ `: C/ `, k
3 a1 A) ?4 |+ i: ] y* k
% r9 b% H3 [! q' O3 p6 h
$ T2 q$ c: A9 W: G- J0 R
设计单位: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 Pelli Clarke & Partners x; v& Y3 n; a+ ~9 F: w3 o
面积 : 50520 .0m²
* m0 w2 \% Q3 ]( H项目时间 :2022
# J ]* A, H6 n# o* C, t( I8 n摄影师 :辛振, 存在建筑, CDCI, 吕晓斌, CSWADI
1 R" }. Z4 d. L景观设计 :景度设计DU·SCAPE
9 @. \5 o0 f X, E照明设计 :中泰照明
6 N1 X6 U' h0 E' z# U% Y- W5 `5 Q* f" Y施工方 :中国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z3 u4 {0 a, w! u5 O业主 :成都城投集团、成都理工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