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帮你速读文章内容 GENERATED BY AI, PLEASE IDENTIFY THE AUTHENTICITY BY YOURSELF 项目处于城市、自然与社区的界面之间,是整个华侨城片区重要的北部门户节点和社区连接桥梁。基于此项目的历史价值和未来发展价值,设计将其定义为华侨城片区未来艺术社区文化的引领者,将其打造成集文化、艺术、社区为一体的城市客厅和创意人文高地,让片区昔日的能源中心回归城市,成为社区的精神能量源。从老发电厂到社区会场,为周边居民构建积极的社区公共空间,激活城市片区的艺术文化生态。 依据场地要素,整个地块被划分为南北动静区,南区为以户外运动、儿童游乐、休闲设施为主的娱乐互动体验区,北区为以多功能话剧、演唱会、社区文化活动为主的演艺文化创意区。原发电厂拥有五座独具特色的工业遗迹,但由于各单元边界僵化、布局杂乱,无法形成完整的空间故事线。设计以营造公共空间与建筑开放性为出发点,在建筑群原有的空间布局与体量形态基础上,通过软化建筑边界、释放底部空间,引入透明玻璃圆庭、外置楼梯等形式,在园区内营造出积极生动的“微城市结构”,灰空间等建筑手法。O•POWER文化艺术中心(#1)原为发电厂,首层通过置入全玻璃圆形庭院,避让并保留树木营造沿街环绕的公共社区氛围,加强室内外的融合交流和视觉通透性,创造了新的共享空间。由于原厂房采光不足,设计将南立面原有的实体墙面打通,改造为透明玻璃与钢格栅,在为室内注入更多光线的同时,打造了场所精神的展示窗口。改造后的建筑体量形式与原建筑比例基本一致,最大程度保留了老发电厂的主体混凝土结构,是对老发电厂的一次记忆重构与延续。 O•POWER文化艺术中心(#1)西侧二层屋顶平台原为废弃平台。由于年久失修,设计对屋顶平台进行修缮重塑,并在原有烟囱周围植入不锈钢雨棚,形成独特的工业体验场所。保留下来的工业遗迹与新结构形成一个不断生长的有机体,串联起电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再以同样的顺序迭代融合新旧结构。 受电厂南区遗留的油罐造型启发,在主厂房内置入一个圆柱体(O空间),作为新的精神与核心引领空间,与室外油罐“对话”。圆柱立面采用UHPC超高强混凝土,减少圆柱壁厚,消除增建结构对内部空间的影响。圆柱的植入,将厂房原有的高空间划分为多功能的O空间与POWER剧场。未来可承载沉浸式演出、艺术展览等多种功能,构建以演展融合为核心的前沿剧场集群。 为满足演艺空间绝对纯净度与物理属性的要求,大厅两侧墙面采用吸音材料——泡沫铝。新材料对旧墙面的“轻”贴,减少了对原有结构与旧墙面的破坏,也提升了圆柱形大厅空间的多用途使用性。厂房原有的吊车梁与裸露的原有主体结构,使整体空间呈现出新旧碰撞的趣味,勾勒出电厂的记忆。POWER剧场,取自旧发电厂“电”的核心物理属性,代表从过去的“物理电”到现在以表演内容为核心的“艺术电”的转变。剧场是一个封闭的黑盒子空间,突破了传统的框架式舞台设计,剧场内任何空间都可以成为表演舞台。内部设有可移动伸缩的座椅,可容纳约200个座位或约400人站着观看演出。以自由创新的实验剧场为核心引擎,结合O空间与室外空间,辐射周边社区乃至城市区域。 文创后街(#4)是城市界面与公园的过渡场所,改造前建筑为单一的狭长空间,与北侧侨香路有3米的高差,为防止儿童攀爬,设计在人行道边增加了实墙,与新增的不锈钢结构共同形成檐下灰空间。随后,通过植入七个小尺度的水洗石现浇混凝土盒子,增加了原有建筑的进深,两个盒子通过扭动错位形成了一个多重意义的灰空间。北侧的树木与文创后街一起保留,形成有机围合,将公园向内包裹,使后街社区与城市形成既开放又融合的空间关系。之字形坡道将侨香路一侧的步行街与文化艺术中心(1号楼)连接起来,为游客到达动力剧场提供了更便捷的路径。同时,之字形的坡道造型也营造出一种场所感,让游客可以在树林中漫步,俯瞰公园的独特视角。 2号、3号、5号建筑原为发电厂的油泵房、消防泵房及圆形蓄水池,改造后与“水塔”(原冷却塔)围合,形成清凉公园。改造后的戏剧吧(#2)主梁柱结构及吊车设备裸露于室外,凸显原有工业遗产的力量与沧桑。通过结构定义感知原有空间,同时做出适当退让,形成室外灰空间,将人注入“酷乐园”。立面采用“虚”而“新”的水纹泡沫玻璃砖与旧建筑材料——水洗石,展现保留与介入之间相互支撑与包容的关系。 红砖工坊(#5)位于北区酷公园核心,原为圆形红砖蓄水池,通过增加入口弧形墙体和外部圆形锈钢楼梯,将一层室内、室外及屋顶重构为有机连续空间,营造独特的场所体验感。立面采用多孔红陶砖,还原原始建筑形态,以“新”追本溯源,唤醒场所精神。艺术家工作室(#3)以“光”为设计主线,在原有形态基础上,南北两面植入斜向墙体,南侧采用内凹高侧窗,在保证工作室私密性的同时,将光束引入室内。 从华中发电厂到O•POWER文化艺术中心,是一场从“物质发电厂”到“精神电场”的蜕变之旅,通过设计塑造空间,赋能场所。我们希望通过老发电厂的改造,让工业遗产建筑从城市发展的观察者和见证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和引领者。 Design Unit: Shenzhen Huahui Design Area: 3670 m² Project Time: 2022 Host Design Unit: Xiao Cheng Project Design Unit: Mai Ziyun Design Team: Fu Yiling, Dai Jiajia Structural Design: Xu Mu, Zhao Tingting, Li Changfa Landscape Design: Lab D+H SH Interior Design: Shenzhen Huahui Design X+ STUDIO Interior Design Development: Wenge Space Design (Shenzhen) Co., Ltd. Structural & Mechanical & Construction Drawing Design: Shenzhen Zongjian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Architectural and Interior Floodlight Design: Beijing Yuanzhan Lighting Design Co., Ltd. Curtain Wall Design: Shenzhen Pengge Curtain Wall Design Consulting Co., Ltd. Architectural and Interior Signage Design: Essence Design Construction Party: Shenzhen OCT Cultural Property Investment Co., Ltd. Party A: OCT South China Investment Co., Ltd. City: Shenzhen Country: 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