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帮你速读文章内容 GENERATED BY AI, PLEASE IDENTIFY THE AUTHENTICITY BY YOURSELF 杭州冬冷夏热,冬夏户外行走困难,花海里也没有什么花可以欣赏,因此帐篷的使用期基本是春秋两季。花海帐篷馆除了提供简餐、茶水、咖啡外,也是儿童植物认知研究课程的开放式教室。基于这样的季节性气候特征和灵活综合的使用要求,建筑并没有设置僵硬的气候边界,而是做了一个类似“亭子”的开放空间,像帐篷或吊床一样轻轻撑起,横跨在花海的地面之上。 整个帐篷展馆以6×6和6×3m的平面模数划分为活动区和后勤区,四组条形展馆错落有致地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可以举行仪式或小型演出的小空间。模数化设计方便了结构单元的控制,简化了屋顶的处理。多个悬挑的屋顶呈错落有致的漂浮状态,嵌入屋顶暗角的柱子并不直接暴露交叉节点,而是隐藏在悬挑的屋面中,营造出屋顶无限的空间感。柱子仿佛随意散落在木质“幕布”下,穿行其中犹如在森林中漫步。清晨的黄昏,支撑屋顶的细柱从上至下逐渐消失,原生于自然的形式为来访者静静地撑起一片天地。 对于“刚性悬挑屋顶”的实现,方案最初的想法是从类似悬索桥的悬挑角度入手,即在两端门式钢架上通过木条悬挂钢缆,通过后张法固定屋顶。但在深化过程中存在木材抗压能力弱、连续曲面高空后张难度大等问题。因此在屋顶深化设计中采用柔性钢木组合,形成弧形结构吊顶。预制木壳单元置于每两门式钢架之间悬挂的4~6条悬链钢带上。曲壳在体系中忽略其平面外刚度,仅考虑其平面内刚度,以弹性膜的形式传递屋面荷载;所有吊顶体系的自重及外力(风、雪)荷载均通过木壳作用于钢带上,并传递至屋脊处的梁上。屋脊梁的形式结合了屋脊的峰形,其坡度角度也使桁架群形成具有弯曲和剪切刚度的折弯刚架。 花海篷子为开放式单层弱屋面体系,单根细钢柱为悬臂式柔性杆件,通常难以承受较大的压力和侧向力,单跨结构也缺乏冗余度,存在天然的安全隐患。因此我们在关键部位增加柱子数量,3~4根相邻细柱顶端通过脊梁立体钢架形成较强的抗侧力单元,形成具有平衡吊顶荷载能力的门式体系。同时也契合了建筑空间所追求的看似随机分布的钢柱所形成的“丛林感”。 对于中跨,跨间钢带张拉基本可以实现自平衡,但对于边跨,端部斜檐始终承受不平衡的单边张拉,不具备中跨脊梁的双坡条件,无法在檐口处形成梁的折面刚度,对于角柱亦是如此。针对边跨端部受力不平衡的问题,结构在边跨内增设钢柱,并统一为边跨柱设置一定的反向外倾角,使屋面斜拉力更多地转化为微斜柱的轴力。与古建筑中常见的外圆柱向外“边脚”类似,花海屋面边跨柱顶端向外倾斜,也是对结构力学的一种转译与回应。 “意外的重复”——受成本制约,之前设想的胶合木材料只能换成常规的桉木。虽然木屋面原设计厚度达到100mm,但6m×6m的全木壳体尺寸,在吊装过程中仍难以承受屋面自重。因此在施工阶段,决定调整为使用定制的曲网格轻钢龙骨,而非木龙骨。此次改造将悬链面柔性钢板带+木壳体系改为具有一定刚度的曲面钢格栅+木皮,钢格栅与沿直纹方向铺设的通长木板形成稳定的面内结构,提高了壳面的面内和面外刚度。另外,原木壳底部的钢板带也因钢格栅龙骨的更换而被取消,没有了钢带的覆盖,木挂帘内面空间的呈现更加纯粹。 Design Unit: Hangzhou Dongwei Architecture Landscape Design: Zhejiang A&F University Garden Design Institute Area: 700 m² Project Time: 2020 Photographer: Dongwei Architecture, Lu Weijie, Zhumu Studio Lead Design Unit: Huang Guanglong Design Team: Yang Liwei, Wu Li, Zheng Miaoling, Fang Chao, Chen Xi, Zhang Qili, Xu Zihang, Cai Yunzhong, Li Huijin, Xu Yicheng Structural Design: Zhang Chongchong Landscape Design: Wu Xiaohua (Zhejiang A&F University Garden Design Institute) Party A: Hangzhou Yuhang Tourism Group City: Hangzhou Country: 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