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筑设计|书院建筑工程-先锋巍山崇正书院

TAOTrace. LV0
/
摘要
帮你速读文章内容
GENERATED BY AI, PLEASE IDENTIFY THE AUTHENTICITY BY YOURSELF
先锋巍山崇政书院位于云南大理巍山古城西隅,巍山是南诏文化的发祥地,巍山古城已有600余年历史,至今仍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城市布局。崇政书院始建于明弘治年间,至今已有500余年历史,几经兴衰。2021年,TAO受当地政府及先锋书店邀请,对崇政书院进行保护修缮与复兴设计,将书院改造为集书店、展览、小剧场、咖啡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先锋书店,希望以此唤醒这里昔日的活力与人文精神,为巍山的城市复兴贡献一份力量。设计任务还包括书院周边区域的城市设计,力求通过先锋书店等相关新业态的引入,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活目的地,带动这一区域的城市更新。
不少巍山人小学时代都在崇正书院度过,书院南门前这棵330年历史的高山榕树是全县最大的树,他们小时候常在这棵树下乘凉、玩耍、组织乐队。相比明代书院、清代榕树,场地内还有一栋“年轻”的废弃建筑,是上世纪60年代的铁厂,木结构至今保存完好。
从区位上看,该区域位于古城与新城之间,交通便利,周边服务设施日益完善,是引入新鲜血液、激活城市的绝佳位置。片区更新的目标是以先锋书店为引擎,引入新业态,形成新旧生活方式的聚集,打造包括文创、咖啡、酒吧、公共艺术、露天市集等多元化空间,通过城市活力线串联织造区周边。
在这个连接怀旧与未来的关键时空节点,先锋书店和新业态的引入,必须与过往的鲜活记忆共存。因此,在进行城市设计时,对上述三处遗址重要存量的保护与有机更新是重中之重。设计很好地保留了崇正书院和铁厂的历史原貌,对古树重新设计树池,并依托大树与书院设置下沉式室外庭院,激活人与巨树的互动关系。以巨树为视觉中心,微微旋转的城市广场成为城市空间的中心,旨在串联东西两侧的城市街道,激发城市户外生活的多种可能。
围绕广场设计,打造“框架下的城市社区”,连续折叠的坡屋顶在老厂房屋顶基础上生长,一方面延续了从巍山古城蔓延而来的城市肌理与建筑形象,另一方面在形象上又与古城建筑有所区别。广场与屋檐下空间希望引入市集、歌舞表演等原住民文化,以及咖啡、户外餐饮等街头生活元素,内部空间则满足新业态对空间品质与尺度的多元诉求,以形成新旧建筑、外来游客与原住民文化的共生融合、多业态的复合空间。
先锋书屋与崇正书院,以书籍为纽带。崇正书院是云南历史上最早的书院之一,初建时也是云南藏书最丰富的书院。古时知府胡广从江南中原运书至蒙化(巍山古称),启迪教化百姓。而先锋书屋也从江苏落户云南,从千里之外运书来,将书香传遍全国各地。这既是巧合,也是文化传播精神的相似,这种精神由书籍承载,却又不局限于书籍。据记载,古时曾有一座用于储藏书籍的观文楼,如今已不知所踪。既然曾有如此辉煌,咸丰书店也希望咸丰巍山崇正书院能重现“书籍之盛”,成为咸丰书店藏书最多的书院。因此,书院的呈现、书院精神的重塑,是设计的重中之重。
设计在尊重场地历史与整体景观的基础上,以“轻”的姿态谨慎介入历史建筑,力求保留原有建筑与院内名树的空间氛围,遵循真实性与可逆性的原则,最大限度保留老墙、木结构的历史细节。设计主要由以下几个元素构成:内部东西轴线两侧放置两座漂浮书廊,串联起书院原本分散的功能区域,同时赋予内外空间更多节奏性的过渡;二院中部,通过两边的看台,围绕原有的树木,打造出树下室外露天剧场与休息庭院;而最东侧的新体量,则塑造出面向城市的书籍橱窗与活动舞台,与街道产生互动,还原书院的文化精神,同时赋予其新的生命。
书廊是对书籍的礼赞。设计在中心庭院两侧放置两座29米长的钢架书廊,将图书储存与阅读功能高度浓缩到结构尺度中,贯穿东西两院。在平面上,一条对角线将书廊分为内外两部分,内部空间维度在水平方向上逐渐收缩,最终凝结为远处的视觉焦点。非平行的布局强化了内部空间的透视感与纵深感,犹如行走在书籍的“心灵隧道”中,形成了与周边古建筑截然不同的空间体验。
书廊外部的阶梯式体量,成为厅堂内的文创展台和院落内的看台空间。院落两边的看台在树荫下形成露天剧场,供人们阅读、交流、休息或举办户外文化活动,坐在高高的台阶上,则提供了俯瞰书院的独特视角。书廊虽然沿轴线对称布置,但由于书廊对角线等两条斜线的切割,中轴院落空间由西向东逐渐扩大,一方面自然地沿袭并强化了古崇正书院坐东朝西的中轴格局,呼应了书院“崇尚中正”的名称;另一方面,沿着东西方向创造了一缩一张的两种不同的空间视角体验。
书廊的设计不仅重新划分了书院内部的空间格局,也将周边的院落、正厅、厢房、耳房重新串联起来。雨天,客人还可以便捷地在西厅与大厅之间、咖啡与阅读空间之间自由穿梭。由于巍山气温条件极佳,四季如春,书院内没有封闭的气候边界,并刻意模糊室内与室外的界限,以取得屋顶覆盖与露天区域之间最大的开放性和连续性。行走在书院中,穿梭于书廊与古建筑内外,步移景异,有非常丰富的空间体验和如游园般穿越古今的情趣。
书廊的建造遵循可逆性原则,采用轻钢结构建造方式,仅将柱子置于院内,悬挑于古建筑大厅楼面之上。院内古树全部保留,原有古树与书廊交错排列,使古树也成为引入空间的独特景观。
书院最东侧的增建部分,是整个中轴空间的高潮。位于东西轴线的尽头,既是空间序列的终点,也是面向街道与城市连接的起点。传统书院作为院落类型,本质上是内向的,从外部无法感知内部发生的事件。改造后的先锋书院需要与城市建立联系,提供展示书院内部变化的窗口,吸引游客进入。作为整个书院面向城市街道的界面,增加的部分成为创造外向空间的唯一机会,因此这里是连接建筑内部与城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
结合建筑楼层立面与街道的关系,以及这里所要承载的功能内容,设计将空间分为两个剖面元素,上部为室内剧场,也是建筑内部最大的活动空间,沿着剧场的观众台阶拾级而上,可以到达二层平台俯瞰整个古城风光;下部为半下沉式图书展示区,通过两侧台阶坡道可达,下沉区域采用大面积落地玻璃打造临街立面,使建筑内外在视觉上相通,改变了古老书院固有的内向格局。
街上路过的人们一眼便能看见店内色彩斑斓的图书陈列与空间设计,这里成为了书院面向城市的立面,也是人们与城市互动的图书展示窗口与活动舞台。对于城市而言,这样一个由书籍组成的下沉式空间,就像是蕴含着文化财富的精神宝藏,引发人们向内挖掘、探索的欲望。下沉的动作不仅让空间富有变化,也顺应了一个地质演变的现实——在明代,地平明显低于现代。“建筑是与大地、与时间的关系。”在这样一个始建于明代的书院,设计以一种收纳的姿态向时间致敬。
新增部分与老建筑紧密相连,新建筑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和姿态来处理新旧关系、营造书院的城市形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且敏感的命题。设计过程中尝试了很多想法,为了平衡新设计的当代性和历史文化名城的建筑风貌,最终设计采用了“亭中亭”的概念。内馆采用向上开启的圆柱体形,容纳室内剧场空间,外馆则采用传统的山墙屋顶形式,与古建筑硬顶瓦屋面相连,形成连续和谐的建筑轮廓。亭子两重形态内外嵌套,内部形成独特的缝隙空间,丰富了建筑内部的视觉关系与空间张力。
作为中馆“内阁”的圆柱体形,其体块在地面被分割,由下向上放大抬升,内部形成马蹄形剧场。“外馆”以传统屋顶形式包裹,木椽瓦顶的硬顶建筑意向回应城市街道与城市肌理。力学上,传统的屋顶由“柜体”木纹混凝土墙体和钢梁支撑,从上而下形成视觉上的力的反转,仿佛漂浮在半空中,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建筑的图式。实际上,加建部分二层山墙的主要承重构件是从剪力墙延伸出来的墙形梁,以大梁高、大跨度悬挑二层挑檐平台,而挑檐平台与屋顶则由混凝土斜柱共同支撑,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受力体系。
从外部看,悬浮的硬山顶与正殿体量相近,两边长出两片平屋顶,与正殿耳房高度一致,围合出两处耳房庭院。这样,加建部分的外部形体节奏与平面布局分别与古建筑形制和院落布局相连续。材料方面,加建部分除屋顶外,均采用钢混结构,外露木模板混凝土的灰色调与古建筑墙面颜色相近,混凝土纹理采用6公分宽落叶松板交错缝排列,小尺度的木模板纹理给人以木材的温柔亲切感,柔化了混凝土本身坚硬冰冷的印象。
从设计到施工历时两年多,先锋巍山崇正书院于2023年底正式开业,我们欣喜地看到,这座拥有500年历史的建筑经过改造更新后,重新融入城市生活,成为巍山新的城市IP和目的地。书店每天都吸引着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大榕树下的树池、广场的镜池,也是当地人经常停留、游戏的地方。书店开业以来,举办了不少诗歌、文学、音乐活动和展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座曾经承载着文化教化意义的古老书院,犹如浴火重生的凤凰,将继续为巍山的文化与日常生活书写未来。
Design Unit: Trace Architecture Office (TAO)
Area: 1384 m²
Project Time: 2023
Photographer: Existence Architecture - Architectural Photography Design Team: Hua Li, Zhong Sheng, Zhang Peng, Wang Langhuan, He Yuanxi, Yang Huiru Structural Engineers: Ma Zhigang, Zhao Xiaolei, Liao Yubiao, Ma Yuji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Design: Lv Jianjun, Kcalin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Design, Sun Jing, Li Xin Project Type: Bookstore, Exhibition, Visitor Center Owner: Pioneer Bookstore, Weishan Cultural and Tourism Bureau Structural System: Traditional Wood Structure, Steel Structure,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Design Time: 2022.1 - 2023.4 Construction Time: 2022.5 - 2023.12 Construction Team: Yunnan Xizho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Weishan Hongji Construction Installation Co., Ltd. City: Dali Country: China
回复

使用道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