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先说好,这个题目其实并不适合我这个阅历的人来讲,但是作为工作过7-8年的设计来说,这是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今天只是和大家汇报下我自己的想法,仅此而已,言论如有不当,纯属参考。
曾几何时做设计的苦衷
自己做设计也小又年头了也没混出什么成就,先后做过工作室,大到千人万人集团公司。我对于设计的认识也是随着成长而逐步变化着。记得一位前辈说过的一句话:“设计师是个很真诚的职业,如果你对设计不够真诚,那你一定做不了。”说起来简单,可这份真诚可以让你走多远?在公司期间,每天面对市场部的“模糊需求”和甲方客户的“无礼要求”,也被骗过稿子,也被折磨改稿无数次。通宵、方便面,一个景观方案曾改过50多遍,勤勤恳恳的做着“设计”。
我想,许多做设计的人都有过类似这样的经历吧?曾几何时大学刚刚毕业,走上社会上后对设计的那份真诚是否还在?当初选择做设计的原因也很简单——喜欢。甚至因为自己做上了自己喜欢的事情而曾感到庆幸。但在这些“折磨”面前,你有没有慢慢的发现你的职业宿命有可能仅仅是一名匠人?可能自己也冥冥之中感觉到自己的职业寿命不过30多岁而已,也冥冥之中感觉到了设计这个行业和大学时自己憧憬的样子截然不同,而且差异太大了。不知道你曾经想过没有,我反正想过。
于是身边一些做设计的人开始了一个举动——转行。因为他们发现在社会上做设计太不靠谱了。人人一张嘴,人人都是指点江山的神。因为他们发现除了做设计以外还有一些事情是做设计的人不得不面对的。比如:客户需求方的“无理要求”,面对强硬老板对设计的干扰,对设计时间考虑的不理性,公司对设计的不重视,对设计作品评判无依据,以及设计师自己无法找到自我提升的途径而感到前途渺茫。我们先不谈这些是不是由于客户无法用设计语言去表达他们想要的,说不清楚。也不谈是不是设计师心态的问题。试想要理解这“喜欢”二字却也谈何容易?是想坚持喜欢这份理由多么磨艰难?
为何设计?
作为设计师,可能偶尔思考的问题是为何设计?从在学校里为自己做设计,到社会上为老板做设计,为客户做设计,到今天我们服务于各种需求,为需求而做设计。看似都是一个为他人而服务的过程。在这过程里面对了种种的失去自我价值的不良感受。可一方面这些感受却恰恰是因为你把作品当成是他人的作品,把自己当成了作品生产流水线中的一环仅此而已。倘若你把自己当成是整个作品从诞生到实施的主人,再反过头做设计这一项任务的时候,你会有不一样的高度和认识。
凭什么相信你?
“匠”和“师”的现状。
“我不这么觉得,我觉得这显得很小气”当有客户这么和你说的时候他其实是在质疑你的设计作品,甚至是在质疑你到底明白没明白这是不是他想要的。现在我们在接一个项目的时候往往压缩给设计师的时间都是很短的,这是多数设计公司的悲哀,在这么一个不长的时间里如何能够全面了解需求想要的,况且需求方也无法用设计语言去描述它,只是说要“大气,精致”这类摸不着头脑的需求来形容他。这对于一名设计师来说几乎是无法做好的。实际上需求方需要设计来解决的首先是功能上的需求,无论是他的着眼点在什么上面。
在我看来,在中国能配上“师”的设计人员并不是多,虽然我们都被称作是设计师吧。“匠”是客人清楚自己要什么,给出明确的设计指标和具体的设计样式需求来,然后和匠人谈好时间,谈好价格,然后匠人开工。如果能够按时按质按量完工,就是有一定职业度的匠人了。而“师”是客人抛出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并且你有能力让客户信任你,你也有给客人可选择的方案,并且站在一定高度,甚至是客人未想到的高度上为他去打造设计产品。
而你打造景观设计产品的能力有几个方面:一是经验和方法,二是眼界,三是技术。
技术仅仅是基本功,眼界和经验就需要长久的积累了。其实这里最不容易做到的是让客户信任你,想让客人相信你需要满足三个重要的条件:一是你证明你是有技能的,二是你要有直接或间接的成功案例,三是你最好是在一个权威机构或公司里。如果这些条件你都具备或者说叠加的越多,你被信任的程度也就越高了。配得上“师”的人不多,这和说中国设计人员的整体水品高不高没有绝对关系,其实这也与整个行业对设计的重视程度有关。因为国内的客户还不太愿意花大价钱在设计上,他们对品牌的认识还没有到国外公司对设计的重视程度上。好比一个我们还没有特别富裕的时候,可能更愿意较少的钱在小地方处理一下自己的发型一般,难看点,短暂的难看点都没关系,能见人就行。或者说对自己发型的要求还没有超过对身上其他物件的要求。
做有使命感的设计师
中国时代正准备开始,或者已经上路了。我们从事的景观设计行业,大家都赶上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机,也赶上了一个乌烟瘴气都在纷纷讨论如何提升中国本土设计的时代。要我说是坏事也是好事。至少说明现在大家开始越来越关心设计了。
这就好比方案设计做过一段时间后,你就开始关心施工图设计一般。做有使命感设计师我认为关键就是在设计师角色的转变,以超越设计视角去看待你做的事情,有人曾说过要以“商人”的头脑去做设计,我觉得要求虽然有些高,但至少说明了一层意思,就是不要单纯的低头做制图那点事情。前面提到过“匠和师“的差别,作为中国的设计师可以负责的说90%还都是“匠才”,排除国内设计师创造能力不足,过于急功近利为了眼前利益做事的问题,而是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可以让人成为“师”的信任的环境。
作为有使命感的景观设计师,作为有经验的设计师,他们也应该把技能和经验传授给其他的年轻设计师,用自己的眼界去影响新人。产生一个良好的传承和循环,这才应该是一名设计师应有的使命感和愿景。而不是干到35岁就转行,干到40就退休的结局。
每一位设计师应当时常想想你最初对设计的那份真诚,然后再想想你是否当初真的热爱它,我想是必要的。
本文作者:TaobaoU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