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西南部的松阳县是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县,被誉为“惟此桃花源,四塞无他虞”, 已有50个村庄被列入住建部的“传统村落”。大木山茶园位处县城附近,是主要产茶农作区和重要旅游景点,附近有为数不少的村落 ...
浙江省西南部的松阳县是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县,被誉为“惟此桃花源,四塞无他虞”, 已有50个村庄被列入住建部的“传统村落”。 大木山茶园位处县城附近,是主要产茶农作区和重要旅游景点,附近有为数不少的村落, 也是到达松阳古村落旅游的途经之处。茶园平时主要是当地茶农劳作, 每年的采茶季节尤其清明前,有大量受雇的外地茶工 。作为中国最大的骑行茶园,来大木山和松阳的游客数量每年递增,负责景区管理的松阳县旅发公司计划在茶园里建设一系列的景观小品和服务设施, 其中包括已经建成的作为茶园观景平台的一系列竹亭,和计划中位于茶园中心水库区域的茶室等。 水库南北两侧是拦水堤坝,西侧是自然的山坡地形种植茶树;东侧临水区低于道路相对独立,已建有一处传统坡屋顶休憩长廊和临水平台,长廊北侧还有一块平坦狭长的地块, 五棵梧桐树和堤坝另一端的两棵梧桐树构成对景;这里建设茶室,提供游客停留 休息的 室内空间同时,也构成沿水库周边一圈连贯的游览路线。 竹亭的初衷是取代茶园原有景观方案里的一系列金属的现代雕塑小品,以自然材料和当地工艺对话茶园和松阳的自然人文,也提供骑行或坐电瓶车游客的停留观景平台,以及采茶工和村民的休息场所。竹亭建成后吸引来不少游客,也让茶室这个经营性建筑空间的建设提上议程。 竹亭是茶园开阔景观视野里的一种过渡,它的介入也是轻描淡写的;而茶室则处在相对围合的局部区域,有明确的在地性和具体的功能、场地条件以及景观指向。建筑必须顺应狭长的地块形状,功能包括:北侧的公共茶空间,作为开放式的休息茶水简餐和定期茶艺培训教学空间,包括一个通高的开放空间、前台及后勤服务区、二楼三个小茶室;南侧两个庭院茶室,提供团队游客预约以及茶艺雅集等交流活动场所,各带独立的室外景观庭院。梧桐树、水面、阳光、茶田,周围环境里的自然元素,都成为茶室构建起来的重要的场地条件。业主对于茶室的期待也是明确而综合的:茶室是茶园里第一个接待游客(散客或团队) 的营收场所,也是个公共交流空间,以及体验自然的茶文化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松阳县对于大木山茶园景区的规划操作并不只着眼于新建,而是借助景区发展的机会,对散落在茶园里大大小小的几个村落(比如关山寮横溪村等)也进行串点连线,修缮闲置民居植入新功能,让茶园里的骑行路线穿过这些村庄,类似“针灸”的点位激活,带动村庄民宿和旅游经济。 和其他景区的茶室不同的是,大木山茶室是整个茶园生产劳作和景观内容的延续和提升;茶室之于茶园,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系统的一个中心点, 位置上的中心,也是游客动线、景观、功能等的中心点位和目的地,类似茶的精神空间的功能。茶室的氛围,从茶园、水面、梧桐树一直延伸铺垫 。 隔岸相望的两组梧桐树,无形中拉开了湖面的张力,我们对两处的树下做了相互关联的景观处理,同样的碎石板的铺嵌,只是在对岸两颗梧桐树下部分置换为镜面+花岗岩石板,通过红叶石楠的围护强调树荫下的空间感,让人在茶园的行走中保留某种记忆,某种印象,甚至某种错觉,这样就开始了空间的酝酿。 建筑形态延续场地现有长廊的坡屋顶,并未做过多的形式上的操作。北侧的公共区退让到五颗梧桐树之后留出树荫下的活动区域,南侧两个庭院茶室则出挑水面,与长廊构成连续的线性流线的同时弱化茶室自身建筑体量和形式语言。屋顶切出线性天窗,将光线和树荫引入室内,回应空间,提示节奏。深色的混凝土墙面和屋顶作为结构和材料的统一表达,有效增加线性场地的空间使用率,作为连续的空间背景,营造氛围。 茶室的空间组织是由基地条件和具体功能共同决定的。 基地南侧现有开放长廊和临水平台,平常可以接纳较大的游客量;我们希望穿过茶室基地到达堤坝和对岸的公共步道可以借用先“收”后“放”的空间形态, 调整游客对周边景观的印象并借此影响游客的行为方式。这条开放的公共走道先从基地和建筑之间的一条两人宽的小路进入,将人群疏导成线性,减少喧哗,同时也将视线收回,只有在拐角处才重新打开引导到达五棵梧桐树下临水步道和公共活动平台,这样这条步道和建筑体量构成了循环的“8”字形回路,以“回廊”概念应对现状的“长廊”,也强调茶室功能南北分区公共性的差别。基地上几处点式的水池和线形水沟以水流方向和水声引导人群,参与流线组织和空间构成。 五棵高大的梧桐树形成了挑高的公共空间西晒的自然遮蔽;北侧 的附属空间可以作为品茶庭院,屋顶圆洞的投影和其间的树影,构成了动和静的对比。公共空间和二楼的私密小茶室之间,由闭合的楼梯间和水平走廊转换空间属性。二楼三间小茶室可以席地而坐,透过建筑的玻璃幕墙俯视水面再次打开视野。 所有的空间都不是零散孤立的画面,而是相互关联的、有种微妙粘稠的关系,好比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深色的混凝土材质、光线的照入方式、亮暗,都一一配合并强调这种情节。 从北区的公共区,到达南区的庭院区,正好和室外的公共步道产生交点。顶部两条缝隙,屋面的爬藤垂挂下来;太阳的轨迹,会让光线像刀片一样旋切过这条步道,提示两侧入口的区域。 南侧两个庭院茶室从一条刻意压暗的走道开始,只有尽头的光亮提示前行的方向。 这里的室内外的界定是模糊的,左手的小水池,是一个停顿, 水底碎片式的镜面,在这个建筑的深处又唤起了梧桐树下的记忆。而右侧的尽端水池、向湖面延展,叙述现实场景,又有种走向远方的错觉。 独立茶室内,东西对称的玻璃推拉门可以完全打开,成为一个亭子或者廊桥。 西边,建筑如同画框一般将外面的自然山水框定,引入室内;东侧以一个抽象的庭院和西侧的具体景观形成对比。 茶室的存在,不是为了表现自我,而是当人进入这个建筑后,品茶观景,可以对外面的山水景观有更多的理解,对自然有更多的感悟。 南端尽头的小空间面向西侧湖面,既可以作为庭院茶室的延伸也可相对独立,圆形开口是向外观景的景窗,更是一个借入自然的转换器:下午太阳及其在水里的反射,通过圆洞会形成两个投影光圈,随着夕阳西下,两个光圈顺着太阳的轨迹、慢慢交汇,直到光色渐暖,终于暗去。 这个南侧空间和公共茶室北侧的附属庭院形成了建筑南北尽端的呼应:北侧屋顶和南侧西墙的圆形开口,都借入基地的自然元素,形成树荫水面光影气流的交集。这两个空间的地面都铺以一层厚厚的细沙石,让人不得不放慢脚步,“陷入”这个空间里。似乎这里的时间,有一种更慢的维度。 这种空间过渡的张弛收放,以及前后应和,都是“回廊”概念在建筑内部流线组织的不断强化,并通过不同方向上的空间尺度、光线的照入形式和亮暗来强调。这种针对环境的“量身定制”的空间处理手法一直贯穿整个建筑,由室外景观元素主导的视线上下里外的开合收放成为建筑的一条隐藏的线索。
|
-
云海观景平台-水稻梯田-著名特色旅游小镇村域景观升级改造全
###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文旅小镇提质升级-结合乡村特色乡村建设-乡村书吧改造施工图
###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文旅小镇旅游服务中心游客集散服务中心建筑改造施工图
###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特色旅游乡村 -军农旅融合-山体公园品质提升工程森林公园景
###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阳江湿地公园滨江生态绿地园林景观工程园建植物水电CAD施工
###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极限运动乐园-二十四节气园-农耕文化园-高架桥下空间体育公
###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交通枢纽园林绿化施工图cad交通岛及周边通道园林植物施工图
###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花园路道路施工图|道路工程施工图给排水施工图电力工程施工
###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中式雕花纹理CAD图案式样CAD图块素材新中式屏风玄关隔断花纹
###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
星级酒店式社区入口-沉浸式高端奢享花园中天云望CID项目景观
### 1人在下·精品·设计资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