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青山|青年社区设计|青年社区新建工程

TeamBLDG LV0
/
摘要
帮你速读文章内容
GENERATED BY AI, PLEASE IDENTIFY THE AUTHENTICITY BY YOURSELF
AIGC•建筑•景观•室内•规划。2021年夏天,TEAM_BLDG接到杭州青山村的项目委托,将荒废数年的龙坞泉水厂改造成青山青年会所,容纳“住宿、办公、展览、商店”等功能,为前往青山村短期度假办公、乡村创业、度假的人们提供“Co-Living & Co-Working”的建筑。这次改造不仅希望解决老建筑的既有问题,更希望通过空间加深人与人、人与村落的紧密关系,让新老村民都能参与其中,共享这栋建筑。
项目原建筑为三层半框架建筑、双坡屋顶房屋及少量单层附楼裙房。围合的厂房相互连接,且屋顶高度由东向西递减。这样的空间关系原本是为了满足水厂的生产运输线,并与周边地形相一致。场地南侧毗邻生物多样性山体,自然景观令人应接不暇;北侧溪水在丰收季节潺潺流淌。业主给出的设计任务并不复杂,除了满足空间的各项功能外,只有两个诉求:希望融入环境、希望是一个“真实的空间”。原有三层主楼外墙为红瓦,其他建筑则刷成白色。老建筑与自然的联系并不好,建筑之间甚至存在着一种对立感。如果想让改造后的建筑融入环境,可以通过改变立面材质和色彩来实现,但这样的表达方式太过直白,甚至有些无趣。这不禁让我们想起甲方提出的“真实空间”的要求。所谓的融入,是否也能由使用习惯这一核心形成?
工厂原本的功能是“加工”,但村落的属性更多是“种植”。设计首先保留了厂房之间的连通性,将裙房原本的5个空间单元增加到7个,整体形成0.75米退台的“U”型阶梯式屋顶。阶梯式梯田的“梯田”形式设计,兼顾了建筑所处的坡度,同时也丰富了室外空间与交通动线。其次,设计将裙房屋顶划分为若干个种植区与休息区,铺装两层。其中穿插着一条2米宽的步道,长期居住者可在此种植蔬菜、药草等简单农作物。主建筑屋顶采用60余个1米高的可移动植物架,围合出多组休闲空间,屋顶的高低起伏为人们增添了多样的视角。高低错落的第五立面与周边环境相得益彰,建筑与地形、自然的关系更加紧密。
城市中许多室内空间将光照、温度设定为恒定值,人们很难感知到一天中自然因素的变化。在青山村,即便有着现代化的公共设施,村民的日常行为却更加依赖自然光。比如,即便村里的道路灯火通明,但日落之后却很少见到有人在户外行走。基于这些习惯,我们想将更多的自然光引入建筑,增加空间中的“变量”。业主希望在主楼内放置一个以“水”为主题的展览空间,其中的展品多样多样。受周边环境的启发,我们用植物来表达水的概念。设计将双坡屋顶房屋按比例放大,并“生长”到主楼内,建造一个约7米高、贯穿三层的温室,容纳植物并作为展厅。充足的自然光通过天窗照射到阳光板构建的温室上,形成折射和散射,在一天中呈现出不同的色调和氛围,保证植物的抵抗力和活性的同时,也让作为整个项目“核心”的温室更加通透夺目。同时,设计将主楼西立面解构为11个单元,以温室为重点形成层层向内延伸的墙体结构,看似被“温室”的生长势头挤压,也呼应了整体建筑的“梯田”形式。一楼作为共享办公空间,东西两侧原有墙面尽可能替换为玻璃幕墙,局部可打开对流通风,营造室内外连通的空间氛围,同时让这个空间产生更多的光影变化。二、三楼通过打开南墙及顶面,在客房走廊尽头创造出两个贴近自然的休闲空间。
在这个面积2000平米,承载着多重功能的场所,如果将进入建筑的人按照用途进行分类,可能有这么几种类型:办公、餐饮、参观、聚会、烹饪、工作坊、长租,短期居住等。通过空间划分和动线排布,或许可以尽可能避免几组人群互相干扰,但一定程度上会破坏这个随机社区的共性,违背了“真实空间”的设计初衷。我们按照私密性要求的层级来排布人群。除了主楼最高层的二、三层共23间客房外,每个公共空间都被赋予了一定的自由度。比如主楼一层,有刷卡出入的共享办公区和对外开放的展厅阅览区,但两个空间在视线上是相通的,仅以绿植隔开。整个共享办公区,除了两间会议室外,都是开放连续的空间。场地仅以地面的起伏来划分,对每个区域的具体功能没有任何限制,使用者甚至可以自行改变布局。在这样自由的公共环境中,当然也需要一定的私密性。设计在几条动线中加入了半围合的区域,实现一些“驿站”式的独处空间。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保证这样的自由空间不会给使用者带来困扰,建筑还包揽了项目中所有的标识和导视设计。
青年会所的内院是设计师将权力还给使用者的部分。虽然建筑师前期也进行了多次平面布置和推敲,但总觉得这样的环境有一种刻意的“强加于人”,所以只保留了树木和水池。据进村六七年的新村民说,这里“大树可以聚人,其他都是次要的”。最终,建筑师选择了三棵枝干宽大、主干较高的乌桕树。乌桕每年5-7月开花,高大的树冠投下浓荫,草木枯萎与繁茂之间,可见四季的更替。另一方面,庭院水池是双坡屋顶房屋室外的延伸,两者在空间上是垂直的关系。水池高约30公分,底部铺有水刷石,当水波波动时,方正的庭院有了空间的弹性。那么自然而然,这里就是一个露天的舞台,一个供人们交流、相聚的院子。
建造——把更多的精力留给后半段。在乡村建造房屋,与在城市建造房屋,有着完全不同的方法,由于建造水平与设计认知的差异,建筑师的身份更像是一个工匠。相比于设计,施工阶段会耗费数倍的精力,需要从上到下体验每一个细节。青年社在采用低技术低成本的建造策略的同时,仍需要设计师花费数月时间对80余次材料进行打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意识到很多传统的乡村建造工艺正在逐渐退化、失传。比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乡村建筑外立面常用的水洗石,在这里很难找到熟练的工人。将外墙材料换成黄砂石灰后,施工技术问题依然无法解决,最后只能用不那么“乡村”的质感涂料。在外墙施工过程中,建筑师增加了现场走访的频次,并与之前项目中有类似经验的施工方进行沟通,协助工人在现场反复测试油漆的颜色、质地和厚度,创造出一些与环境更加融合的粗糙凹凸的手工痕迹,颜色也更倾向于当地的山地红土。
尽管如此,设计还是尽量摒弃工业化、标准化的成品,更多的是定制化、现场制作的物件。同时,建筑还专门为这个项目设计了两件胶合板家具,并在原建筑中改良再造了一个工厂吊灯。至于现场施工的失误,比起严格的完全返工,更多的是通过调整部位使其合理化。
尽管如此,设计还是尽量摒弃工业化、标准化的成品,更多的是定制化、现场制作的物件。同时,建筑还专门为这个项目设计了两件胶合板家具,并在原有建筑内改良再造了一盏工厂吊灯。至于现场施工的失误,比起严格的完全返工,更多的是通过调整部位使其合理化。
尽管如此,设计还是尽量摒弃工业化、标准化的成品,更多的是定制化、现场制作的物件。同时,建筑还专门为这个项目设计了两件胶合板家具,并在原有建筑内改良再造了一盏工厂吊灯。至于现场施工的失误,比起严格的完全返工,更多的是通过调整部位使其合理化。
Design firm: Jianzhu Design
Area: 2033 m²
Project time: 2023
Photographer: Jonathan Leijonhufvud Design team: Xiao Lei, Yang Yuqiong, Deng Zhaojing, Li Jiajun Owner: Hangzhou Yuhang Green Water Future Rural Development Co., Ltd. Custom furniture: Jianzhu Design City: Hangzhou Country: China
回复

使用道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