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帮你速读文章内容 GENERATED BY AI, PLEASE IDENTIFY THE AUTHENTICITY BY YOURSELF 成为中国脱碳先锋的城市更新模式。这次改造项目并没有采用曾经在中国流行的“拆旧建新”的城市更新方式,而是利用现有结构,将建筑从商业用途改为办公用途,重新配置楼层,对结构进行改造。此外,通过更换整个建筑外墙,对建筑外观进行了全面改造。与拆除原建筑、新建相比,该项目在建造过程中减少了63%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隐含碳排放)。同时,建筑成本降低了62%,施工周期缩短至新建的一半左右。这一模式有助于降低重建项目的投资回收风险。 城市中经常可以看到很多不为人知的老建筑,如何利用这些城市存量,并赋予它们新的价值,使它们在升级改造后能够继续使用,正成为中国各大城市面临的政策课题。在此背景下,此项目作为兼具脱碳与可行性的城市更新示范项目,也得到了北京市政府的重视。 通过建筑结构改造,合理重构体量该建筑原为一栋大跨度商业建筑,我们将建筑从底层到顶层的中心掏空,形成办公价值较低的中庭,并将自然光引入作为公共部分的开放空间,从而保证了楼层任何位置的光环境。虽然因中庭开挖损失了部分面积,但通过加建办公价值更高的高层部分,保证了建筑总建筑面积不变,新增开放的4000㎡约占总地面建筑面积的7%,通过尽量减少建筑增减工,降低成本,并根据改造后的用途重新优化楼层,成功提升了建筑的商业价值。 连接车站与周边、繁荣与创新的枢纽功能大厦原本有一条从地铁站到中关村中心的免费通道,贯穿地下两层商业,但这条通道人流稀少、灯光昏暗,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日建设计采用了其经验丰富的TOD方式,通过地下通道沿线的商业繁华将地铁站与城市连接起来,旨在创造城市活力的延续,提升整个中关村地区的价值。 作为中国创新中心中关村的地标建筑,该建筑将通过本项目的公共空间,将地铁站与城市繁华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与城市相连、不断扩展的创新网络。通过在这里展示、体验和交流创新成果,形成引发更多创新的协同效应和生态系统,期待中关村地区进一步发展成为创新中心。 外观全面改造,满足新时代的环保性能要求作为中关村这个各类人才和技术相互碰撞的创新区的象征,建筑外观以不同材质的“镶嵌”为主题进行设计。通过赋予三个外立面体量“镶嵌”般的视觉效果,巨大的墙面根据周边的比例进行分割,与街景和谐融合,同时控制立面的比例。 原商业设施采用核心筒配置在外侧的平面形式。通过将需要开窗自然通风的办公室与核心筒配置与外立面背后的墙面搭配形成“马赛克”图案,将原有设施的记忆镌刻在外观设计中,同时将功能需求融入外观,从而实现与现代高端写字楼相匹配的外观设计。我们将最初建造时已有十多年的外饰全部拆除,并将商业标识及玻璃覆盖的外立面全部改造为Low-E玻璃幕墙,通过此次改造,与原有建筑相比,运营碳排放量减少了35%。 Design firm: Nikken Sekkei Area: 176,000 m² Project time: 2021 Photographer: Zhen Jia Yao, Tian Fangfang, Zhang Jin Image Studio Local designer: Weituo Design Interior design: Gold Mantis Landscape design: Yilan Design Construction firm: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Bureau Lighting design: BPI Owner: Beijing Dinggu Dinghao Industrial Co., Ltd. City: Beijing Country: 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