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帮你速读文章内容 GENERATED BY AI, PLEASE IDENTIFY THE AUTHENTICITY BY YOURSELF 公交总站建成后,主入口设置在南侧的武汉大学路,次入口设置在东侧的三林路。一期1号楼布置在场地东南侧,2号楼布置在东北侧,均面向交通主方向。场地剩余部分为停车场及配套设备用房。 由于场地处于城市边缘,南侧为大片未开发用地,西北侧被高架路下的城市绿地包围,北侧紧邻新建的石鼓井,整体给人的感觉是大尺度空间中的小地方。基于场地的这种大感觉,设计希望这座功能服务建筑具有一些有意义的、可识别的特征;希望新建筑能够回应并平衡城市周边的大尺度空间;也希望新建筑能够实践事务所新的形式方法。 为此,我们采取了“对整体建筑进行特殊的局部调制”的设计手法——将整体建筑分为两个要素,一是基础(体量),即站房的主要使用空间,包括1号楼一层的服务、二、三层的办公,以及2号楼一层的调度中心;另一部分是由钢结构与玻璃、金属幕墙构成的局部(体量),即1号楼一层的服务空间,二、三层的连廊空间,2号楼二层的多功能用房,以及连接1、2号楼的空中连廊。这种设计手法之所以被称为“调制”,是因为这些部分具有形式上的独立性,它们被用来完善和调整基础。 例如,1号楼的办公基础是一个简单的立方体,有自己的楼梯和功能房间,但没有连接的走廊。当二楼北侧和三楼南侧的局部走廊合并时,房间才有机会被连通。不同楼层房间的开启方式根据走廊的位置而定。再比如,1号楼和2号楼原本是相互独立的,只有合并一个部分——一个横跨空中的走廊,才能实现功能的连接;再比如,2号楼二层的多功能房间可以看作是后来安装的部分,1号楼临街的商业盒子也是后来添加的部分。这栋建筑的整体就是被这样的部分“调制”的。 在这个过程中,“识别”、“意义”、“功能”和“气质”是组合和调整的指引。例如,1号楼二层连廊部分,由于可以为一层等候区形成雨棚,因此被设置在基础的北侧;而三层连廊则设置在南侧,使连廊的视线可以越过树梢,俯瞰整个大学景观。这些连廊的空间与横板在形态上相差甚远,其深色材质处理与浅灰色基础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江南建筑特有的静谧典雅韵味。整座建筑的深色部分(体量)选择了略显夸张的造型,与刻意简洁平淡的基础(体量)处理,以及整座建筑呈现的内敛韵律和格局,形成了一种内在的张力,进而强化了建筑的整体性。 1号楼二层的部分,因为可以为一层等候区形成雨棚,所以被安排在了基础的北侧,而三层连廊则设置在了南侧,让连廊的视线可以越过树梢,俯瞰整个大学景观。这些连廊的空间和横板在形式上相差甚远,其深色的材质处理与浅灰色的基础形成鲜明的对比,营造出江南建筑特有的静谧典雅的韵味。整个建筑的深色部分(体量)选择了略显夸张的造型,与基础(体量)刻意简洁平淡的处理,以及整个建筑所呈现的内敛韵律和格局,形成了内在的张力,进而强化了建筑的整体性。 1号楼二层的部分,因为可以为一层等候区形成雨棚,所以被安排在了基础的北侧,而三层连廊则设置在了南侧,让连廊的视线可以越过树梢,俯瞰整个大学景观。这些连廊的空间和横板在形式上相差甚远,其深色的材质处理与浅灰色的基础形成鲜明的对比,营造出江南建筑特有的静谧典雅的韵味。整个建筑的深色部分(体量)选择了略显夸张的造型,与基础(体量)刻意简洁平淡的处理,以及整个建筑所呈现的内敛韵律和格局,形成了内在的张力,进而强化了建筑的整体性。 Design Unit: Shanghai Acomix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Office Area: 1982 m² Project Time: 2023 Photographer: Zhu Runzi Lead Designers: Zhuang Shen, Ren Hao, Tang Yu, Zhu Jie Design Team: Zhuang Shen, Zhu Jie, Wang Di, Qiu Mei, Wang Zixiao, Liu Qian Construction Company: Kunshan Public Transport Group Co., Ltd. Structural Design: Shanghai Shencheng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City: Suzhou Country: 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