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院校区规划|教育设施建设-中国美术学院良渚校区一期

FCJZstudio LV0
/
摘要
帮你速读文章内容
GENERATED BY AI, PLEASE IDENTIFY THE AUTHENTICITY BY YOURSELF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良渚校区(国美)一期一期工程于2022年竣工,二期工程于2023年8月竣工,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整个校园现已全面投入使用。在良渚校区设计竞赛之初,国美就要求参赛建筑师团队提出一个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型教育体系。非凡建筑的教育体系,包括以下几个重点已经实施:1.手脑结合的教学方式,2.建筑学设置为通识教育课程,3.以研究为主导的高级课程,4.兴趣俱乐部的成立,5.取消“院系”设置,6.生活与学习合一的理念,这和校园规划最直接相关。
当生活与学习成为校园空间组织的主导思想时,“开放性”则构成了建筑设计意图的另一条主线。我们将开放性定义为:1.空间的物理开放性,2.空间内容的可变性,3.包括学校、教师和学生在内的使用者参与空间使用的重新设计。
由一系列拱门组成的开放连续的工作坊,鼓励师生走出相对私密的环境,更多地进入公共领域。现在,除了日常的学习、研究和创作,设计评审是工作坊经常举办的活动之一;根据规模,班级评审通常横向使用工作坊,而跨班级或跨年级评审则更多是纵向的。其他已举办的活动包括展览、会议、电影、戏剧/舞蹈表演、大型装置的搭建,甚至羽毛球和军事训练。工坊内也出现了食堂、咖啡厅、小卖部等设施。
由于宿舍在工坊上方,学生们几分钟就能从宿舍下到工坊。这样的空间关系也带来了学生们作息规律的改变,只需要8点15分起床,就能赶上8点半的第一节课。为了方便学生们吃早餐,工坊外的走廊也设置了早餐摊位。教学楼内部,每隔一层便有一个宽阔的双层通高共享空间,打破了常规双层走廊的限制,方便学生们一起学习、讨论、休息、娱乐;也有建议学生们未来可以在这个空间内设计和打造家具。
展厅内设有两种空间类型:一层开放的大尺度空间,上层线性的小尺度空间,以满足不同展览及活动的需求。
作为封闭的阶梯式报告厅,报告厅本身有特定的使用方式,但门厅仍可灵活变通,例如用于展览、酒会等。门厅二层设有咖啡厅,即便报告厅内没有活动,咖啡厅依然开放。
体育馆本质上是一个由阶梯式拱形屋顶覆盖的单一大空间,其简单性很容易转化为高度的适应性,目前提供平日各类体育训练、比赛场地,同时也是大型会议、庆典、宴会等场所,其空间品质与报告厅不同。体育馆的平整地面是多功能的前提,并具有自然采光。
行政楼的空间模型没有采用传统办公模式,即双面连廊或开放的平整楼面,而是选择了剖面上空间感丰富的单面连廊。行政办公的空间并没有特定的要求,我们的设计考虑到了建筑未来用于教学或科研等其他用途的可能性。
这是良渚校区唯一一座独立于校本建筑群之外,位于景观中的设施,功能为休闲,但没有更明确的界定,接近于传统的亭台楼阁或茶室。建筑结构形式采用混凝土折板体系,空间形态完全自由,虽然规模不大,但却完美呈现了非常建筑在良渚校区设计中的主要追求之一,即内容开放、形式自由的建筑空间。
在良渚,内容——国美师生的教学、研究、创作和日常课外生活——与建筑的对话一直在进行。从工作坊空间的无限利用,到室外环境中色彩斑斓的装置,从学生在建筑不同部位制作的各式投影,到将整个图书馆转化为国美95周年校庆形象的屏幕,无一不体现着艺术学者对于建筑的理解与想象;与之呼应,非常建筑的建筑师也在工作坊中设计了混淆二维与三维空间的平面窗框,相信使用者的参与会给建筑带来新的启发。
Design firm: Feichang Jianzhu
Area: 18000 m²
Project time: 2023
Photographer: Tian Fangfang, Li Shiqi Design team: Zhang Yonghe, Lu Lijia Design team: Wang Wenzhi (Section II), Yin Shun (Section I), Wang Yue, Long Bin, Huang Shuyi, Liang Xiaoning, Liu Yang, Liu Chao, Zhang Bowen, Wang Shuo, Cheng Yishi, He Zelin, Shi Qi, Lin Shijie, Li Xiangting, Xie Yanxu, Jiao Huimin; Interior design: Wang Yue, Zhang Min, Han Shukai, Li Shuai; Landscape design: Shi Qi, Yin Shun, Lin Shijie; Site coordination: Li Shiqi Owner: China Academy of Art Design period: 2018.3-2019.6 Structure: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Construction drawing design: Tongji University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Group) Co., Ltd.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No. 3 Lighting consultant: TJAD Architectural Lighting Institute City: Hangzhou Country: China
回复

使用道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